(资料图片)
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工作报告,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检察环节适用率已超过90%。
在这一过程中,检察官以确实充分的证据促使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,并与在场律师充分沟通,准确提出量刑建议。
实践中,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给传统的辩护制度带来了极大冲击,不少刑辩律师反应业务量呈现断崖式下跌。有人就问,认罪认罚还有必要请律师吗?
有!当然有必要!从这一制度执行情况来看,律师的有效参与并不充分。比如,律师角色定位不明确、制度环境不完善、律师辩护难度与代理风险增大等。这也要求律师特别是刑辩律师要提高自己的执业能力,包括但不限于——
1.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认罪的自愿性、真实性、合法性,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,相反,还会造成冤假错案,背离公平正义。
那么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认罪的自愿性、真实性、合法性,从而避免冤假错案?律师如何帮当事人判断该不该签认罪认罚?要提醒当事人要看清哪些关键?
2.要避免办案人员因为办案指标等原因,采取威胁、欺骗等方法让被告人认罪认罚。
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是一项重要的办案考核指标,实践中,不少司法人员为了提高指标,采取了一些非正当的方式让被告人认罪认罚。如果是被检察院或值班律师欺骗签订了认罪认罚怎么办?刑辩律师该如何与检察官协商谈判?
3.要确保有足够的权限和空间作无罪辩护。
如果案件确实无罪,办案人员却不让律师做无罪辩护的话,那么纠正错误的机会被关闭后、失去律师的有效监督后,必然导致部分无罪案件办成有罪。
关键词: